Christer Dahlin. History of GBR: Past, Present and Future.

GBR的起源

最早提到GBR的歷史,很多研究都是引用1988, 1989年,瑞典Christer Dahlin動物實驗開始的。發表世界第一例牙周再生的Sture Nyman,是Dahlin的老師,加上當時人工植牙也剛開始發展,Christer Dahlin合併植牙與牙周再生,用簡單的材料,做動物實驗。

第一篇1988年,用兔子下巴,鑽5mm的圓孔,一邊放著自行癒合,另一邊只放再生膜,隔出軟組織。幾個月後發現,沒有放材料,不會長出骨頭,而放再生膜的洞,骨頭再生。

第二篇1989年,植牙同時放再生膜,一段時間後做組織切片,看到新生成骨長附著在植體旁邊。

為何要讀古老文獻?

看古老文獻,文字艱深,句法也不容易懂,甚至圖片也只有黑白,只想看圖片也很難了解。即使很吃力地看完,好像沒獲得什麼的感覺。

其實看1980年代的科學論文,最引人入勝的,不是實驗結果,而是文字中的靈感,作者如何從無到有的創新過程與思考脈絡。文章的前言,可以看到當年技術的瓶頸,背景文化與常規。80年代的補骨,都是要全身麻醉,取髖骨、小腿骨甚至肋骨,轉移到口腔內來增加骨量。以當年只用一個簡單的鐵氟龍膜片,只需要口內小手術,放入缺損區就可以新生成骨。這樣的進步,非常驚人。

我自己2015年在瑞典聽過Christer Dahlin的演講,而下面這個影片,是2021年3月錄製的,歐洲骨整合學會邀請Christer Dahlin線上問答,蠻珍貴的紀錄,特別整理章節如下:

下面是全程訪談

當年的文章只有黑白,這張1988年的彩色圖片與組織學,蠻珍貴的~
理想的骨再生

Leave a Reply

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:

WordPress.com Logo

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.com account. Log Out /  Change )

Facebook photo

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. Log Out /  Change )

Connecting to %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