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是我第一支人工植牙,2010年,在台大醫院植入的。很幸運的,即使轉換工作,病人還是跟著我,很固定的每半年回診,將近十年,都很穩定。
剛開始非常嚴重破壞,拔除後自行復原到骨質完整。進行植牙手術時,單純不需補骨,角化牙齦也足夠,非常適合初學者的自己。
學到什麼?
- 回顧這個案例,第一次手術時,以骨頭為中心,植入植體,但送去假牙專科完成後,才發現偏向舌側。因選擇螺絲開口,牙冠內側並沒有燒瓷,美觀上有點可惜。
- 若一開始拔牙同時補骨,或許可以得到較多的頰側骨,植體角度就不會偏舌側,牙冠製作或許就可以有更多燒瓷空間了。但或許會再修補角化牙齦,手術次數增加,先補骨也不一定是最好的方案。
- 或是植體放置位置再靠頰側些,露出些許螺紋,同時補骨也是一個方案。
- 植體後面的大臼齒,即使牙周控制之下,無牙周囊袋,發炎指數還好,還是在一年半後撐不住。在近十年後回顧這塊,還是覺得有點不可思議。
- 另一個九年後的小發現,沒有對咬的右上第二大臼齒,幾乎沒向下移動,竟然維持不動至少七年,沒拍照是很難發掘的。
長期追蹤
能寫這篇,其實是要紀念自己第一個植體案例,還能看到近十年後的樣子,穩定而健康,特別有意義。加上每次回診,都有再創紀錄的興奮感。
行醫的路上,感謝病患的付出,一起度過難忘的旅程。